UCL Bartlett B-pro 优秀作品|Mereological city
◢ 前言 ◣
如果你来过全球顶尖建筑学院——Bartlett学院的 2017 B-pro秀,刚进门右边第一个巨大的CNC城市模型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。本期我们特邀了这个方案的设计者,来自RC8的Angie苏安祺来为大家讲解一下他们的方案,带领大家领略Mereological City的魅力。
这个项目受到了Oma老大的极高赞赏,并参与米兰设计周,即将在法国巡展。meros整组的同学都获得了论文和设计的双distinction.安祺同学也获得了留校任教的机会
作者 : Anqi Su, Rania Kaadan, Leyla El Sayed Hussein
导师 : Daniel Koehler
设计说明
Our research’s topic stands within the cluster’s research: Large City Architecture.
A mereological approach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such a topic on multiple levels: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city; between the micro and the macro.
01
—— 作品背景 ——
八组整体上来说都由传统建筑出发, 用分体论的方法解读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。
在研究城市形态的过程中,数字化的城市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,数据也成为了链接人与其他类型的重要一环。Mayer-Schonberger的理论研究中表明 “complexity is composed of single elements”在这样一种时代的演变过程中,我们提出了large city architecture的理念
正如Mayer-Schonberger说,数字化城市基于其数量和基本部分,large city architecture的研究由基本单体出发,offers a complementary scale of complexity to design: complicity. 在研究的过程中, mereology, 即分体论,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。那么何为mereology? mereology是一种研究部分与整体, 部分与部分,整体与整体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。由此我们可以提取三个关键词:部分,整体,关系。
何为部分?在研究建筑的过程中,一砖一瓦,一梁一柱,组成建筑的的元素皆可视为部分。
何为整体?楼梯相对于踏步,楼梯可视为整体,整个建筑相对于楼梯,整个建筑可视为整体。
何为关系?从我的角度理解,生物体的参与活动反应出了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。比如当我们描述门和庭院之间的关系,无论是位置关系,尺度关系,人作为生物体之一,运动的轨迹都反射出了这种关系。为什么在这里着重强调生物体的行为与关系之间的联系?则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,行为的生成和控制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。(写着写着就感觉有点跑偏了···不像在写作品背景,倒是像再写论文了···囧)
02
—— 作品介绍 ——
前面写的太枯燥,作为一个逗逼的人,我决定···开始解放天性····
其实说实话, 到现在为止,每次想到这一年是带着两个外国人研究咱中国的土楼,都有点暗自发笑的感觉。 但是, anyway, 言归正传,我们的研究是基于福建土楼,当时也算是被老师套路,举了一堆例子,他就一眼看中了土楼。好吧,土楼就土楼,可是谁能告诉我,土楼要怎么解构??
神经病啊啊啊啊···难道把一个楼当一个基本元素做一堆圆圈圈吗????啊啊啊啊啊····(一不小心又写成了咆哮体··咳咳··)
总之···经过一学期的黑暗期,做了无数种组合的可能性,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一个灵光乍现,就把所有的元素一次性拍平,flatten到了墙与墙的的关系,也得出了我们的第一个模型。基于土楼的基本单元形态,元素与元素相互运动后形成的一种homogeneous的纹理。
然后更加惨无人道的事情就来了,就是我前文提到的行为了。元素无规律的相互影响及运动即无逻辑可言,也无探究的价值。因此,必须使墙的行为可控,即大幅度提升墙与墙运动之间形成的空间价值。然为这样的可控又不可以千篇一律,不可以使得最终形成的每个空间形态一致。从代码的角度来说就是在regulation的基础上又有random的行为,到此也仅仅是单体的行为, 从整体上看还要满足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,从Ludwig的理念出发,instead of持续的扩张,整体上类比城市内部建筑的更替,呈现一种既有内部变化,又相对稳定的状态。
与此同时,受Alphabet City的影响,我以3m*3m*0.2m的墙作为基本元素,编写代码,生成了成千上万的如‘井,田,日,天,口,人,壬,刃,才,万,王...'等等的'Chinese alphebat',这些元素与之前写成的元素行为相结合,也就生成了后面的基本平面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c1325132wtt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这个时候研究就变得更加有趣了,《道德经》说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,用这个来形容元素演化的过程不能说是完全恰当,却也有点这么个意思。还记得之前写到的行为定义么?
基于regulation的random行为使得每一个element再每一个时刻都会由此生成不同的sub-element。sub-element生成的单体平面从细节处看又有不同。一个element可以生成无数种的sub-elements,sub-element又可以生成无数种的片面类型,混合不同的element又可以有更新的平面
这样一步步累积,生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。那么也引出了后面的问题,如何narrow down?
因此在第三学期,我们从infrastructure,environment,structure,program四个角度,与实际相结合,从accessibility,privacy,convex&concave, open&enclosed,sun isolation,ventilation,continuity, clustering,depth等多种角度生成了7种评估方式,对有
限时间内生成的数百种平面进行测试
在这里就要由衷的感谢来自grasshopper等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帮助,帮助完成了evaluation methods的基本算法,避免了我彻底秃顶的危险。所以那些gay gay的五彩冰纷的图上的每一种颜色都不是随机的啦,相同颜色代表着属于同一整体,类比城市平面相当于隶属一个cluster啦~灵感仍然来自于土楼(typical houses inside of a house)。
最终,基于所有的研究成果,选取马来西亚的一块地块,生成了属于我们mereological city。(具体为啥结果出来是那个样子的,可以去看我论文啦~什么空间节奏啊,void和mass之间的联系啊之类的,inhuman和human关系的考虑啊··不过太过枯燥了,我都不想读)
效果图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w1325aysivb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墙与墙的关系
03
—— 感悟 ——
技术流的内心感悟···规范为啥不能直接变成代码呢??秒出N种方案····
本科真心是深受彭一刚的影响,对于传统空间包括尺度有着根深蒂固的本能反应。但master阶段的研究颠覆了我对于空间行为的很多认知,一些认知在铁一般的计算结果面前丢盔弃甲,第一眼看过去nonsense的空间却也可能是有价值的空间。AI发展到现在,计算机算法的逐步成熟,未来究竟是如何,真的可以说是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,眼前的Utopia会不会是未来的reality呢,想想就有点小兴奋
感谢苏安祺同学提供的文字和图片
请持续关注本公众号,后续还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分享